第二十五章 心之所惧(初篇完)  (第1/2页)
    “为父乃大汉之儒,为父之道,又与子干不同。”小院传出蔡邕爽朗笑声,院落之内,刘沧爷俩蹲坐石凳,却见蔡邕抚须说道。    “莫说子干,高密郑康成,北海管幼安,皆为当代名士,甚至包括那儒门孔氏。”    “吾等皆儒,却又道有不同,所学、所知、所授亦不相同。”    “吾等虽同出一门,同习一册,但你且言来,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百家争鸣?”蔡邕对刘沧说道。    “儒门百家?那还不是一样。”刘沧撇嘴,总感觉哪里不对,但又一时说不出不对的地方。    “哈哈,竖子莫要违心,且听为父道来。”蔡邕笑言,见刘沧怪样,探手做势欲打,刘沧垂首让他在头上不轻不重的拍了一下。    “你言一样,但百家已罢,儒门当兴,这便是如今大势。”    “但你这所谓断句标点,如今再言,可敢轻言利弊?”似在引导,蔡邕一字一句对刘沧问道。    “嗯?”直到此时,刘沧才想起最初说的是标点断句,伴随蔡邕引导,刘沧心中莫名一突。    “您是说。。。”眼中闪过怪异,刘沧看向蔡邕。    “这便是你所言‘独尊儒术’的绝世利器,吾等儒门中人,却是不屑为之。”指着刘沧在地上画的标点,蔡邕扬头正气,平声似喝。    “轰!”脑中如有闷雷,刘沧忽地被蔡邕声喝,好似脑中原本某些结构产生碎裂崩塌。    不对!这不对啊!不应该是这样,等等,等等,好像。。。    汉代句读,宋朝出现圈点,明代出现分隔姓名的线条,标点?    ‘等等,稍等下。’刘沧脑中有些混乱。    放下贬低与恶意,汉时的人傻么?宋时的人傻么?明时的人傻么?    只要不将他们视做杀父杀母的仇人,应该就不至于认为他们是连个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的二逼吧?    愚民?垄断知识?    还是不太对头啊?    标点不好么?好!绝对好!他让人们能更方便的读写理解。    面对繁琐与方便,百分之八十,九十,甚至更多的人都会选择方便。    这是大势,不会不好!也不能不好!    标点符号是好的,是进步!    抛开一切,那标点符号实际带来了些什么?又对什么形成了本质的改变呢?    真理!?    标点符号带来了真理!    它为人们消除了因词句理解带来的争论,至少消除了九成九的争论。同样也消除了错误的解读。    它让人们可以无需思考的去解读,去读写,去获取知识,去认知真理。    真理是什么?    可能性的背面,可能性与谬论相反的存在。    照着说,照着做,不接受反驳,不用去想,不需要思考。简单易懂!    对,简单易懂!再思考,就是多余的!    或者,是叛逆?    “嘶~!”刘沧倒吸凉气。这踏马不对啊。    “呵呵,看来皓轩已有明悟?”蔡邕言笑,脸上带着欣慰。    “虽有偏差,但皓轩善思,既能思索如此层面,哈哈,吾儿可入学矣!”蔡邕大笑。    ‘别,别,您别笑,我心虚。’刘沧怯生生的看着如同老怀得慰的蔡邕。    您还真实慧眼,可啥层面,我只是想用超越您老两千多年的智慧抖下机灵而已。    或者是错有错着?出发点难以评估?    但貌似汉之世家垄断知识,但那些名士也有着自己的底线,也预防着不可逆的危机——文明桎梏,文明绝断的危机。    蔡邕刚刚在说什么?    什么叫吾儿可入学矣?    思考!?    善思,能够去思考一定层面上的问题,能去琢磨一些有违常人常识的事情,那才算是刚刚可以入门开始学习?    你们对学习的定位到底是什么?    那识字背书又算是怎么回事?    心中如同爆出了十万个为什么,刘沧脸上阴晴不定,一时无法言语,对坐蔡邕脸上却满是理解,也不打扰刘沧胡思乱想。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    标点符号能让经典再无争议。那再无争议的经典谁敢注释,谁敢给它标点?    大儒?大儒不行,不够资格,敢乱来,头拿掉。    除了皇室,谁敢定下毫无争议的经典?谁敢轻言真理?    至少老子不敢,所以其身后出了百家。    孔子不敢,所以其身后出现了门徒。    如今的皇室也不敢,因为有一群名士蹲在边上,随时准备开辩,怼的妄言真理者生活不能自理。    他们带来了什么?争论,无数的思索与争论,无数思想的碰撞,无数的变化,无数的创造。    却唯独,没有真理。    一代,两代?到底几代人能把毫无争议的经典认定为真理?    只需要几十年!仅仅只需要几十年可能就能抹除一段文明史中所有的杂音,让真理诞生,拟千古同之。    圣
		
		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