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六章:突起变故  (第2/3页)
岂不是更麻烦。”    “更何况,大人是皇子,就算借给户部十个胆,他们也不敢刁难大人啊。”    在张开源的苦口婆心劝阻下。    许奕脚步异常坚定地踏下月台。    张开源说的没错,户部是不敢刁难他。    但,户部却可以踢皮球。    以往京兆府不是没向户部请求过物资支援。    但奈何每次都被人当皮球踢来踢去。    总之就是一句话,“我们也心忧灾民,但奈何户部也不富裕。”    ......    ......    刺骨寒风中,十余骑出了京兆府,径直地朝着坊门处奔去。    方一出坊门,灰蒙蒙的天空上划过一道异常美丽的闪电。    几息后,隆隆雷鸣炸响于天空之中。    要下雨了。    许奕心中一沉,大声下令道:“目标安兴坊!所有人跟紧我!莫要掉队!”    话音落罢。    许奕重重一挥手中鞭子,战马吃痛之下疯狂地朝着坊外奔去。    赵守等人见状,毫不犹豫地疯狂挥舞着手中鞭子。    顷刻间,十余骑疯狂的奔走于无人的街道上。    屋漏偏逢连夜雨。wap.    莫名转寒的天气,即将迎来的大雨,无一不打乱了许奕原本的计划。    若不是天气突然转寒,位于宣平门外的几座工坊,不出三日便可正式开工。    到了那时,便可执行赈灾中最重要的一步--以工代赈!    到了那时,用不了多久便可解决大半关中灾民。    早在数个朝代之前,便已然有人用过此举。    但,为何到了近千年后的大周朝却无人使用此举?    大周朝并非无人提起过以工代赈。    只不过可操作性太低了。    往往一经提出,便会迎来数不清的嘲笑。    至于原因,则很简单。    普通城池的粮食储备并不足以支撑以工代赈。    若是从其他地方运送粮食,走水路?河道改流,水位下降,走陆路?单单以目前的道路情况。    运一百石粮食,一路上人吃马嚼的,到目的地后能够剩下三十石便已然谢天谢地了!    且,这三十石粮食还需建立在沿途无人伸手的情况下!    而这仅仅只是最显而易见的原因罢了。    即使再不考虑损耗的情况,想要以工代赈,其难度也犹如登天。    首先,粮食不可能凭空出现,以工代赈说白了就是以全国富余的物资去支援局部。    但他人富余归富余,单单凭借一道圣旨就想让别人将积攒多年的余粮无私地拿出来?    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!    至于强令各地官府征收?    以目前大周朝的状况,但凡当地官府逼迫过狠,用不了多久,大周朝的版图上将会陆续燃起狼烟!    其次,就算搞来了大量的粮食。    如何分发亦是一个大问题。    毕竟,关中的灾民不是一个两个,而是数十万!    正因如此。    许奕方才会自接任京兆尹之后便开始进行准备。    杀韩同、立两面碑、与世家博弈、与正德帝博弈、灭轻舟冯家、扫荡二十余背靠大树之商行。    借圣旨狐假虎威,逼迫大型世家交出囤积物资。    所图无非是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--钱与粮!    此外,收京兆府官吏,整合三部一院,以百姓捐赠磨合官吏与国子监学子。    所图,无非是为了积蓄赈灾的底层力量罢了!    若是按照许奕计划。    今日购置完第一批货物,便会初步进行以工代赈,更甚至于!他连工坊都建好了!    待姚思廉请来吕在中后,以大儒加京兆府的名义,召集长安城文人儒生。    简单磨合几日后。    其便将城内之事,全权托付于吕在中与姚思廉。    而其本人则带着国子监数百学子,以及京兆府官吏与九成衙役走出长安城。    执行全面的以工代赈!    但奈何,人算不如天算。    一股突如其来的寒流,将其计划彻底打乱。    不过,凡事都具备两面性,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?    ......    “咔嚓!”    “轰隆隆!”    长安城的天空愈发地黑了起来。    一道道闪电密集地分布于漆黑的天幕之上。    隆隆雷鸣更是毫不停歇地于天空炸响。    许奕面色苍白地疯狂挥舞着手中的鞭子。    座下战马更是连连发出痛苦的嘶鸣声。    其身后,赵守与十余名衙役面色
		
		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