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仙: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22节  (第2/2页)
口气。    幸好不是截答题。    四书题中,截答题最难。    难点在于两句话都是圣人大义。    而做八股,绝对不能违背圣人之教和朱熹对其的注解。    截答题将两段意思缝合……破题既要阐发考题的意思,又不能违背圣人之教……    但正儿八经的四书题,就绝无此种担心了。    县试考的更为基础一些。    徐行稍稍一想,就想出了破题。    他下笔,写道:“君子之于学,贵有其质而必尽其道也。”    这个回答,四平八稳,是对考题的一个回答。    君子应该在学习上更看重“质”,和践行所尊奉的道义。    而“贵质”就是与圣人所言的“重威”相呼应。    不突出,不冒进……    在味经书院潜修这么多时日,再加之白色命格【博闻强识】的加持下,他看书一日,胜过常人看书十天。故此,写出一个适当的破题,于他而言,并非是难事。    接下来。    徐行翻找科举范文,以圣人口吻阐发破题。    洋洋洒洒数千言。    不过一个时辰左右,就已被徐行写完。    至于后面的第二道五经题,他择“春秋”题答之。    五经题总共有五道,分为尚书、易经、诗经、礼记、春秋各一道。考试考生选择自己的本经回答就可,不必全答。相当于专业课。    第三道是试帖诗。    试帖诗起源于唐朝,最著名就是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。只不过在王安石熙宁兴学后,试帖诗在科举中被废除,直到乾隆时,试帖诗才在科举中恢复。    不过明清不重诗赋。    只要试帖诗的韵脚不出错,没有重字,做好避讳就可。    这道题基本上就是形式题,并不难。    说到避讳。    徐行又检查了一下自己所做的八股。    见八股中没有出现错漏,这才开始准备誊写试卷。    他养心静神了一小会。    就这一会的功夫,就已经有考生前往公堂交卷,请吴县令阅卷,时间比考试结束提前了不少。    徐行没有心慌意乱,仍旧气定神闲。    提前交卷,又不会增分,为了一时的光鲜,没必要。    时间缓缓过去。    天色也渐渐暗沉了下来,一些考房点起了蜡烛。    烛光亮起。    “呼!”    笔落,徐行细心吹干试卷上的笔迹,防止墨迹污了试卷。若是污卷,直接就是落榜、罢卷,哪怕写的文章再是锦绣,也无半点机会。    时间临近申时,衙役们轻轻敲锣提醒。    见此,徐行也不在等待,县试就是申时击鼓结束。    他起身,拿着试卷走至公堂,将其呈递给早就站立在一旁的书吏。    虽然他此次也算提前交卷。    但此时交卷有个好处,出门时不必排队。因为要是坐等书吏收卷,待会与他一同出考场的至少有四五百人。    不是谁都是才思敏捷之辈,哪怕考试考一天,对大多数人来说,这点时间都不够用。有时候,一句话,一段话,都要苦思冥想数个时辰。    交完试卷后,徐行没有着急离开,依礼给吴县令施了一礼。    此次县试过后,若他中榜,吴县令也算是他的坐师。    亦算是关系网中的一环。    “将他的文章拿来我看看。”    令人意外的是,在公堂上正打盹的吴县令见到徐行交卷,竟然生起了几分兴趣,对书吏摆了摆手,让其将试卷呈上。    书吏闻言,痴楞了一下。
		
		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