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七章渗入军方?  (第1/2页)
    要想富,先修路。    这是赵桓制定的基础国策。    交通系统在国家战略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,也可以说,在每一次经济腾飞的节点之前,必然都有道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。    当年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后,为了增加凝聚力,在全国修了七条大道,那都是功在千秋的事。    但赵桓这一次修路,是全新的一种方法。    以前是将熟土夯硬,现在是要用水泥。    早在水泥刚被研发出来的时候,政事堂已经组建商队去开采水泥所需要的原材料。    并且赵桓与宰相们,也已经定下来了水泥制造局的分点,    现在主要的城市,都在建造水泥制造分局。    至于水泥的产量,要根据每一个城市所修的道路的需求量来申报。    而具体的规划,政事堂已经规划出来,工部配合商部的商虞司已经开始在各个分点开始尝试生产水泥。    至少这个阶段来看,非常顺利。    而这些商队被招到东京城,现在是要集体进行培训,学习如何使用水泥,如何修建新的路。    这种水泥虽然很原始,但比夯土要强太多。    而且在水泥里掺杂了碎石,这样的公路够赵桓用了。    不仅各地的新组建的商队都来京师,四大副都的经略使和知府都来了。    接下来是长达一个月的学习和议政时间,皇帝专门腾出时间来见这四大经略使。    经略使的任务是与皇帝和宰相一起商定本地的接下来的军政、民政、经济的发展。    其中燕云的主要发展有如下    第一、扩充军队。    第二、农田的整修。    第三、水泥制造局的正常运转,要保证修路的时候,水泥的产量是充足的。    第四、城市扩充和移民。    李纲提出将幽州建立为北方第一大军事重镇的建议,作为大宋北方最坚固的防线。    所以军费的投资将是最高的。    他的这个提议也是赵桓的想法,以军事发展幽州,带动幽州的各项产业,等灭掉金国后再做转型。    燕云几乎所有的军费开支预算,全部都通过了,甚至来年的军费预算,也过得非常顺利。    至于京兆府,一上来,便得到与幽州一样的待遇,同样是大批的预算砸向西北。    不仅仅是军队,对京兆府的商业,赵桓也着重强调了。    因为在赵桓的帝国顶层战略中,是要等到灭掉西夏后,重开丝绸之路的,而京兆府则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节点,也是控制西域地区的节点。    最多不超过三年,赵桓就要亲征党项,那时地球上将再也没有夏这个国家,陇右都护府将会变得更加广阔,大宋养马的马场重新回来,有了骑兵,长途奔袭的歼灭战就有了保障。    再要攻打金国,就有底气了!    但由于京兆府在唐代开采过度,唐代末年毁坏严重,京兆府的农业已经日渐疲软下来。    将那里建造成西域与东京中转站是最理想的。    对于杭州的定位,就更明确了。    华夏东部最大的城市,最大的渡口,最大的丝绸生产地,海军军营之一,大宋将以此为跳板,来对抗日本和高丽。    至于广州,因为位于华夏南部,与南洋诸岛相隔不远。    当然要投入大量的钱来发展海军!    四都的经略使和知府
		
		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